其他
中外专家:普及汉字发展史 有助扫除学习中文“拦路虎”
2024-09-10 22:17叶菲

随着中文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日渐普及,作为书写语言的汉字常常被其它国家的初学者视作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如何扫除“拦路虎”,让外国朋友更好地读懂并欣赏汉字之美?中外专家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进行了探讨。

被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学者、汉字字源数据库创始人西尔斯(Richard Sears)首先分享了自己学习说中文和写汉字的亲身经历。

“西尔斯先生说到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儿,就是因为他觉得口语他已经掌握了,可是他不能读懂中国的书,他要读中国的书他就得去认字。”对于西尔斯的经历,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张靖如是点评。

“西尔斯作为一个西方人,他觉得这一切都应该是有规律,或者说能找到一些规律,所以他去找这个字的意思,他想理解这个字。”张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亦即通过找到汉字背后的含义,通过探寻其历史,通过“前世今生”来让人产生兴趣。



视频:“汉字叔叔”西尔斯:中文具有超越时代界限的优势来源:中国新闻网

“古代的象形文字很像画,如果从甲骨文或者说早期的象形文字入手给外国学生演示,然后让他们产生兴趣,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入门。”张靖表示,这种普及汉字的方式会让外国人觉得,汉字其实并非每一笔都是“随意”的,而是有其讲究。“所以如果外国人也能理解到这一点或知道汉字的演变有着厚重的历史,也有很有趣的故事,那么这起码可以让入门更加容易。”

中国文字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军辉则认为,学习汉字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常用汉字有3500个左右。这么多的汉字要想记住、学会,不要说外国朋友,就连我们中国人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对于初学汉字的外国朋友而言,他建议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是从古文字入手。汉字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符号性极强的一种文字,而原本象形会意、表意的功能已经大大减弱了。所以要想弄清楚一个字构型的依据,就必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这些(古例),甚至秦汉时期的古例入手,去探寻这个字最初所表达的含义。“这样就有助于你掌握汉字的本源,抓住汉字的根。”

其次,他建议从汉字当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字入手。“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这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字,它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象形的,或者是说指示会意的汉字居多,而且(和总量相比)数量不是特别多,大约500个。相对来说,这500个字是很容易掌握的。”

最后,在学会这500个基础字之后,可根据这500个字形所构成的新字,去慢慢地,触类旁通地学习其他汉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实习生张泽龙对此文亦有贡献)